找到相关内容446篇,用时8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拍手惊他不肯飞

    一点,也有一首著名的禅诗,其中一句是“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这句诗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就是参禅要会识禅机,不要执著于话头。由此也可间接证明,为什么这首诗讲的是“拍手而不是“相疑。  在...诗在文字表面上的意思。  有人对这首诗这样评说:“它突出了禅宗的一个重要思维方式,相疑。并以大慧宗杲一系提倡看话禅为凭。我个人不大同意这个说法。  中国禅宗修行的核心是两个字:禅机。而借禅机开悟大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241307.html
  • 汉藏合璧的佛寺——马蹄寺

    文化遗产,不也同样可圆“故园无此之梦吗? ...从张掖出发,向南往祁连山的方向沿着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行驶60多公里,就到达马蹄寺。马蹄寺在行政区划上归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马蹄区管辖。  马蹄寺游览区的佛寺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马蹄殿及和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1343688.html
  • 北朝石窟伎乐

    故事场面。其中乘象降胎图,描绘菩萨在“弹琴鼓乐,弦歌之(《修行本起经》卷上)中乘白象降胎的情节。右上角有五个伎乐人:吹排箫、笛、贝,击细腰鼓、小鼓。另一段是“耶输陀罗入梦,描绘太子出家以前深夜沉思...,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在频繁的宗教活动中也多有乐舞活动。如在释迦牟尼佛生日、成道日前后或行像、六斋、浴佛等仪礼中,洛阳各佛寺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和歌舞百戏表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5546541.html
  • 佛教“戒杀放生的伦理普世教育

    互帮互助的和平环境,一时间变成战火绵绵的杀;本来一片祥和、平静的家园,一夜间变成屠杀生灵的屠宰场。佛教讲“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意思是说世间之所以有战争,就是人们平时杀生太多,众生共同的杀业所...佛教“戒杀放生的伦理普世教育  人们在五浊恶世中被世间名利和五欲所染,失去了人们本有的善良和友爱。为了名利和五欲的享受互相残杀、互相猜忌、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如此弱肉强食的景象处处可见,使人们变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958362.html
  • 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中)

    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解释如下:  当大众饭时,就打鼓;集合大众时...都没有实际长存的。佛所说的这个道理,正是“最科学的。这段经文我们也可归纳成:  (1)“来耳边是“他生。  (2)“耳往声处是“自生。  (3)“若无往来是“无因生。  (二)由经论...

    陈由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260043.html
  • 我从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

    生命现象的有情众生。佛教有训诫:“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我们世间的地震、瘟疫、洪水、火山等天灾和世间的刀兵战争一样是众生的杀业所感。由此可言,要避免地震等灾难的发生,不仅要教育人们爱护自然保护...危及人们生命的安全。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很多的自然灾害都会隐藏着“人祸。我这里要说的“人祸不仅是指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在建筑上的偷工减料,而是指众生(人类)的“共业,主上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世界与...

    理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4566624.html
  • 从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

    生命现象的有情众生。佛教有训诫:“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我们世间的地震、瘟疫、洪水、火山等天灾和世间的刀兵战争一样是众生的杀业所感。由此可言,要避免地震等灾难的发生,不仅要教育人们爱护自然保护...人们生命的安全。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很多的自然灾害都会隐藏着“人祸。我这里要说的“人祸不仅是指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在建筑上的偷工减料,而是指众生(人类)的“共业,主上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世界与物质...

    理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5966890.html
  • 佛像中为什么经常出出植物?

    也是最佳的修行场所,能使身心获得清凉寂静。  经典中常说,比丘于阿兰若中修行,所谓的“阿兰若就是指寂静之所,一般是在距村落不远的林间树下。阿兰若,又称作阿练若、阿兰那,略称兰若、练若,意译为无净、空寂,或最闲处,意思就是森林、原野、沙碛等。大约距离村落或城市一拘卢舍或半拘卢舍处。拘卢舍译为“或“鸣唤,是指牛的叫声或鼓声可以听闻的距离。到了后世,阿兰若也渐渐被用作寺院的别称。  之所以选于此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668988.html
  • 白头庵寻胜

    声佛,衣裳一针佛一的修持习惯。   悲智师坚守了寂静山中依居时的志向,不思尘世之娱乐,时刻以戒为师,坚持衣履简朴,不记名利,悉心办道,常常以戒律警策自己,直到如今,恩师慈贵老和尚的话语还时常响在...筑寺念佛,并将修筑的寺庙取名“白头庵。到了明代,香火依然十分旺盛,无怪乎明代著名诗人性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幡然一老叟,来自无何有。手携紫节黎,飘飘鹤随后。两鬓带秋霜,未疑年多寿。隐显翠微中,樵牧传之...

    岩峻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235189682.html
  • 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

    咏经之声传自汉代的证据;“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是佛教翻译家对华之诵经主要吸收我国传统吟诵形式的间接说明;汉译佛经的本文采用传统赋的形式,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汉译佛经的诵经方式是对传统赋的讲诵方式的继承...传》卷13《唱导论》说:“昔佛法初传,于是齐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礼。至中宵疲极,事资启悟,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   “元唱导所贵,其事四焉:谓声辩才博。要求“含...

    伏俊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281887.html